关明鑫 韩志忠配资平台排行榜第一名
观点
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,聚焦高质量发展,将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摆在重要位置,确保工人阶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。
我国工人阶级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。建设能担重任的主力军队伍,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是一项紧迫任务。工会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,聚焦高质量发展,将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摆在重要位置,确保工人阶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。
第一,以科学理论凝心铸魂,筑牢奋斗者信仰之基。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实效性。依托“报、网、微、端、屏”和工会驿站、职工书屋、工人文化宫等阵地,开展对象化、分众化、互动化宣讲,深入浅出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核心要义、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,引导广大职工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二是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时代性。紧密结合时代主题和职工思想实际,深化“四史”教育、国情形势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,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。三是提升宣传教育融合性。将思想引领深度融入工会品牌活动,在劳动和技能竞赛中突出“建功新时代”主题,在评先评优中彰显“劳动创造幸福”的价值导向,在文体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,使科学理论内化为职工的政治认同、思想认同、理论认同、情感认同,外化为立足岗位、建功立业的自觉行动。
第二,以技能提升赋能职工,锻造高质量发展攻坚之刃。一是搭建全领域竞赛平台。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,向关键核心技术、重大工程项目聚焦,向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延伸,向非公企业、中小微企业、社会组织拓展,不断丰富载体、完善制度、健全激励机制、加快成果转化。二是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。面向先进制造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、现代服务业,建设产业工人技能学习体系。强化企业主体作用,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鼓励工学结合、岗位成才。加强平台建设,联合开发符合产业发展、面向技术前沿、适应岗位需求的课程,提升培训针对性、实效性。三是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。落实“新八级工”制度,加强工匠学院建设,支持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、技能大师工作室,深化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,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、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。四是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。推动单位健全培养、使用、评价、激励制度,建立以创新能力、质量、实效、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。薪酬体系要体现技能价值贡献,探索技术工人持股分红、创新成果参与分配。
第三,以“三个精神”激励自强,唱响劳动者奋斗之歌。一是讲好奋斗故事。深入挖掘和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,综合运用事迹展览、主题公园(展厅)、文艺作品等载体,用好短视频、直播等新媒体,生动讲好劳模故事、劳动故事、工匠故事,引导劳动者将人生理想、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、民族复兴伟业。二是融入工作实践。将弘扬“三个精神”融入工会各项工作,在劳动和技能竞赛中突出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的工匠品质;在班组建设中倡导爱岗敬业、争创一流的劳动风尚;在职工创新活动中鼓励敢为人先、勇于突破的创造激情,引导劳动者树立辛勤劳动、诚实劳动、创造性劳动的理念。三是树立价值导向。通过举办“劳模工匠进校园、进企业、进社区”“劳模活动月”等主题宣传活动,在显著位置设立劳模工匠宣传栏,利用地铁、商圈、工会驿站等场所展示劳模工匠事迹,营造劳动光荣、技能宝贵、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。
第四,以维权服务纾困解难,织牢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之网。一是加强源头参与。推动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,加强涉职工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。用好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等平台,充分反映职工诉求和工会主张。二是深化民主管理。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体系,丰富厂务公开载体,全面落实职代会职权,推动职代会制度向平台经济延伸,民主管理制度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覆盖。深化以工资协商为重点的集体协商,提高劳动、技能、知识、创新等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。三是依法维护权益。抓住技能培训、收入分配、安全生产、劳动保护等重点环节,加强与司法、人社等部门协同联动,实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网格化管理,依法有效化解争议,构建劳动关系和谐。四是精准提供服务。优化普惠精准服务项目,健全常态化帮扶机制,做优工会品牌服务。搭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智慧工会服务体系,提供一键(站)式服务。
第五,以深化改革固本强基,打造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。着力完善工作体系,深化组织机制,转变工作方式,增强工会的引领力、组织力、服务力。着力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,重点加强新经济组织、新社会组织、新就业形态领域建会,便捷灵活就业群体入会,实现全业态覆盖。着力激发基层活力,推动资源、力量、政策向基层倾斜,加强“小三级”工会建设,打造实体化服务阵地。着力提升队伍能力,加大工会干部培训力度,加强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,完善工会干部联系基层、联系职工、调查研究等制度,持之以恒改进作风。
(作者单位分别为天津市总工会、天津市职工宣传教育文化中心)配资平台排行榜第一名
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